铜及铜合金棒材多采用平模挤压。但为了减少模孔的磨损,防止模孔变形,通常将模孔入口处设计成半径为2~5mm的圆弧。鉴于坯料的氧化表皮容易流入产品内以及挤压后期容易产生缩尾的现象,黄铜棒多采用脱皮挤压(shell extrusion)。使用外径比挤压筒直径小2~4mm的垫片(挤压垫)进行挤压,在挤压垫与挤压筒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使坯料的表皮部分残留在挤压筒内。挤压结束后,压入外径略大于挤压筒内径的垫片(清理垫),将残留在挤压筒内的坯料表皮清除干净。脱皮厚度一般为1~2mm。
采用脱皮挤压需要较大的挤压力,这将影响中小设备的可生产品种范围。因此,可以采用常规的非脱皮挤压法进行挤压,而在挤压后对产品施以过度酸洗或者刨皮处理,以确保产品表面质量。
对产品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场合,应对坯料施以刷洗、酸洗乃至剥皮处理,以除去油污、熔渣等坯料表面缺陷。
中心缩尾与皮下缩尾是铜及铜合金棒材挤压中容易产生的缺陷。缩尾的主要原因是挤压不均匀流动在挤压后期产生紊流所致。防止缩尾的有效对策之一是留有足够长的压余。上限模拟分析表明,在工业无润滑热挤压条件下,当坯料的挤压剩余长度减小到与挤压筒半径相等时,死区高度随挤压的进行逐渐减小,整个剩余部分进入明显塑性流动状态;当剩余长度减小到挤压筒半径的1/2以下时,死区几乎完全消失,金属流动进入明显的紊流状态。考虑到缩尾是在金属进入明显的紊流状态后才形成的,推荐压余长度约取坯料直径的15%~25%左右,其中棒材挤压取上限,型材、管材挤压取下限;坯料长径比大时取上限,长径比小时取下限。生产现场挤压压余长度通常按坯料长度来考虑,一般取坯料长度的10%~20%左右。这种比例对于坯料长径比很大或很小的情形显然是不合适的。